外耳道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保送浙大直博港科大,25岁成首席科学家 [复制链接]

1#

视频丨二叉树团队

文字丨刘燕

采访嘉宾丨王乃岩

高中保送浙江大学,大二获得ACM计算机竞赛亚洲区域赛金牌,直博港科大,博士期间成为“深度学习应用于目标追踪领域全球第一人”,亦核心参与了主流深度学习框架MXNet的开发。25岁,刚刚博士毕业的他成为图森未来的首席科学家,5年来带领图森未来算法团队不断探索自动驾驶技术的未知边界。一路走来,王乃岩的“开挂”经历实力诠释“年少有为”。王乃岩为人低调,极少接受媒体采访,InfoQ二叉树视频第七季「年少有为」第二期嘉宾特别邀请到了王乃岩,听他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  与计算机结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王乃岩最早在他母亲的公司里接触到了计算机。他经常在计算机上做图表编辑、电话簿整理等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有些反复、繁杂的操作很是影响效率。围绕这个问题,他有时会冒出一些大胆的想法,怎样才能让计算机系统“自动”地运转起来?

自那之后,王乃岩开始慢慢接触编程,学会了一些用编程实现自动化的方法。这也是他后来一步步走上计算机之路的源头。

到了高中,王乃岩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培训班上课,随着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他开始参加专业的计算机竞赛。也正是因为在竞赛场上的优秀表现,王乃岩本科直接被保送到了浙江大学。

大学的前两年时光,不似其他同学热衷于参加各种社团组织,王乃岩还是一心扑在计算机竞赛上,大二那年,他获得了ACM竞赛亚洲区域赛金牌,迎来竞赛历程中的高光时刻。

不比赛的日子,爱好摄影的王乃岩喜欢到处“扫街”,他最喜欢街拍,他喜欢从相机里观察外面的世界,每一条平凡的市井巷道都汇聚着人间最真实的烟火气。

读大三时,王乃岩买了人生中第一个单反,因为预算有限,这台单反的型号并不高端。于是,他一有空就爱琢磨怎么能够通过一些后期处理将相机的潜力全都“压榨”出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了当时最先进、最流行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稀疏表示。渐渐的,王乃岩对机器学习和图像处理产生了浓厚兴趣。

真正将他带上这个领域的还是导师张志华教授。张志华主要从事机器学习及其在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研究,当时刚从UCBerkeley回国的张志华赴浙大执教数值分析课。听了这门课后王乃岩对机器学习有了更系统和专业的认识。

毕业后,王乃岩顺利申请到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直博机会。在导师的影响下,他选择了计算机视觉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博士三年级时,王乃岩就完成了4篇顶会论文。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现在有很多学生博士毕业了,可能还没有写出一篇顶会论文。

读博期间,王乃岩还作为核心作者参与了知名深度学习框架MXNet的研发,其目前仍是全球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之一。

王乃岩的求学之路走的十分顺利,保送浙江大学,直博港科大,竞赛学习两不误。因为小时候一直上实验班的缘故,到博士毕业那年,他才25岁,比同届的同学要小很多。可能有人比较好奇,王乃岩是不是从小就是天赋异禀型的学霸?

我自认为不算是一个学霸,和别的同学相比我可能不一定是最刻苦的,我一般在学习和生活中,比较追求方式方法,一个正确的方法论以及掌握事情背后运转的逻辑,我觉得做到这两点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王乃岩身上得到了充分验证。从他最初接触计算机图表操作萌生“自动化”的想法到由摄影爱好激发并最终锁定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王乃岩的每一次关键选择无不是循着兴趣、从心出发。

    自动驾驶的不确定性令他着迷  

从业方向的选择上,亦是如此。

王乃岩的工作经历有点“简单”。他博士一毕业就加入了图森未来,这一待就是5年。

尽管在学生时期王乃岩就取得了不少学术成果,但他当时并没有选择走学术路线,而是选择进入工业界创业。

我还是有更强的意愿,希望把我掌握的知识、学到的技术能够应用到更实际的问题中去,真正去解决一些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影响到普罗大众的问题。

为什么选择加入图森未来?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图森未来CTO侯晓迪。二人是通过人人网认识的网友。当时王乃岩对侯晓迪的工作很感兴趣,便经常主动找他聊天,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再后来,王乃岩就成了侯晓迪创业团队的一员。

博士毕业却加入了一家从0起步的创业公司,说实话,王乃岩一开始还是有点顾虑的。但他觉得,自己在图森未来能产生的价值会远远超过这些顾虑。

如果加入一个大厂可能会做“螺丝钉”,或者会负责一个庞大业务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在图森未来能让我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能让我将所学转化成实际成果,这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

图森未来于年9月成立,全面专注于研发L4级自动驾驶卡车。图森未来刚进入自动驾驶领域时,外界难免会有质疑声,质疑点主要在于,这支年轻的团队到底能不能做好自动驾驶。在图森未来内部,也有一些人对于上来就挑战自动驾驶这么难的领域缺乏信心。

转折点发生在年9月。

由王乃岩主导研发的无人驾驶深度学习感知算法在无人驾驶算法评测数据集KITTI和Cityscapes上刷新了10项记录。这是图森未来在转型自动驾驶后的第一项成绩,对于公司的转型战略意义重大,一方面对外展示了图森未来团队的技术实力,回应了质疑,另一方面也树立了团队的信心。

这是一个几乎从0开始的项目。在此之前,包括王乃岩在内的整个团队都没有接触过检测分割任务这个方向。王乃岩和北美的几个同事,加上北京的几位实习生开始了攻坚之路,文献调研、复现算法、改进再改进,最终团队因为抓到了一些关键的技术细节,找到了突破点。

回顾过去这5年来的创业历程,王乃岩感慨万千:

自动驾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开拓一些人类知识,或者人类技术的一个新的边界。这种不确定性的挑战,恰恰是我觉得整个创业很有意思的一个点。我很厌倦一成不变的生活,我也愿意去接受这样各种各样的挑战。

刚刚过去的年,有不少声音认为,自动驾驶在这一年的发展十分缓慢。对此,王乃岩表示,年进入到一个所谓的缓慢期,也恰恰代表行业慢慢地进入了一个成熟期,一些泡沫也逐渐退去,这对于一些公司反而是一件好事。

他认为人们往往会高估一项技术短期的进展,低估一项技术长期的发展,对自动驾驶也是。图森未来初入局时,就认识到自动驾驶是一场持久战,它不是一个能一蹴而就、短短两三年就能达到巅峰的领域,这个目标需要整个产业链共同努力去实现。

王乃岩庆幸自己选对了方向,他坚信,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将在未来十年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

    90后技术Leader:年轻、自由、爱生活  

王乃岩现在更多的角色是一个管理者。

虽然不怎么写代码了,但在一些项目中他还会着重“抠”一些技术细节,因为在技术细节中往往会存在一些“真知灼见”以及被忽略的关键技术点。

他现在管理着图森未来在中国的算法团队,主管研发。王乃岩是中国算法团队的0号成员,从只有他一个人到现在有三四十号人,王乃岩见证了算法团队从0-1组建与成长的历程。

有意思的是,第一个加入算法团队的人是王乃岩从知乎上招到的。当时他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个问题,并在最后留下了三个疑问,他留言称,“如果能把这三个问题回答正确的人,可以直接获得面试机会”,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另类的招聘方法很管用,他的账号收到了很多私信,并最终成功招到了一个人。

在回忆起早期招人的过程时,他不禁感慨,在没有大厂的好背景和资源支持的情况下,作为一家创业公司的图森未来更多是用技术、愿景去吸引志同道合者。

作为一个90后技术Leader,王乃岩的个人管理风格也带有更多年轻化的特质。“我的心态很年轻,和那些刚入职的年轻人比较能打到一片,并没有太大的代沟”。

另一方面,年轻的Leader对于比较前沿技术“嗅觉“会更敏锐。他觉得这是年领小所带给技术岗位的优势。不好的一点在于,年轻人可能会缺乏一些管理经验。但王乃岩认为,这些不足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刻意磨炼去提升的,平时他很注意自我精进。面对团队不断扩大带来的管理挑战,他一方面会补充理论知识,一方面会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

在工作中,王乃岩更追求务实,主张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事,他希望通过“放权”,释放更多独立性以激发团队的实干潜力。

我会给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成长和承担责任的机会,同时也会给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给予足够多的一个信任,给他们展示的空间。

生活中的王乃岩,拥有一个自由洒脱的灵*。他业余爱好十分广泛,平时会打羽毛球,冬天是狂热的滑雪爱好者,平时周末有空,拎起相机就去“扫扫街”。他笑称,这些都是自己减压的绝佳方式。

王乃岩并不是外界眼中典型的程序员——“熬夜”,加班、“”在他这里是异态。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王乃岩同样讲求高效和方法论,做好有序的情绪管理和压力管理,不要因为工作压力把自己压垮。

平衡之中又有互补和助益。很有意思的是,他的这些爱好,有时能与工作产生一些微妙的有趣联系。

自动驾驶卡车上会装很多摄像头,需要从中选择合适的型号。当时图森未来刚入局自动驾驶,团队很多人不知道怎么选型。因为爱好摄影,王乃岩很了解摄像头的参数,最终他协助传感器同事,成功在几十款的摄像头中找到了最符合需求的那一款。

除了摄影,飞行王乃岩也玩的很溜。他在博士毕业后考取了飞行员驾照(小型机),算是圆了小时候的飞行员梦想。现在他还时不时出国过一把“飞行瘾”。

开飞机为王乃岩做自动驾驶带来了很多启发:

我发现很多事和开飞机很相近,在开飞机的过程中,要用一些规则、制度来减少人为犯错的几率,我把这个思想也用到了自动驾驶、卡车测试中,制订了一系列完善的流程、制度,大幅提升了测试的效率。    寄语后浪:不忘初心,坚持所热爱的  

小学就读实验班,高中保送浙大,直博港科大,25岁博士毕业后即成为图森未来未来首席科学家。与同龄人相比,一路“开挂”的王乃岩可谓是“年少有为”。

不过他倒觉得,评估一个人,年龄不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更多还是看他能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另一方面,看他能够为公司解决的问题。

他觉得做到“有为”应当具备2个标准:

首先是要尊重每个人个人的价值,把每一个人放在最合适的地方上;第二点,一个人,如果在一个团队中,他是一个可以带来变化的一个人,那么我觉得这个人,是会有很大的价值的。

王乃岩一直拿这套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估,“我能不能给团队带来变化?如果没有我,这件事情,这个团队是不是现在这样一个状态?”。

对于自己“年少有为”这件事,他看的看淡,现在再回忆起几个比较重大的抉择时刻,他坦言自己没有顾虑太多。刚找工作的时候,比起能赚多少钱或者一定能取得什么职位,他更希望自己能踏实把事情做好,怎么能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价值。

对于现在的年轻技术人,尤其是那些还在读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王乃岩也希望他们在择业时,能够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